土壤微量元素的含量和变化趋势如何?与合理施肥和农化服务何关系?
土壤钙、镁、硫等中量元素的含量和有效性与作物种类、土壤母质、土壤反应、生态条件和施肥水平(特别是有机肥施用量) 关系密切。钙、镁缺乏多发生在南方酸性土和沿海高温多雨地区。即使在北方钙、镁含量较高的石灰性土壤,由于管理不善使土壤盐化,或温度、水分和小气候发生突然变化,也会因根系对钙难以吸收, 或吸收后在体内难以运转,而出现大白菜“干烧心”、茄果“脐腐病”、苹果“苦痘病”等缺钙症状。此外,钾肥施用过量或施用方法不合理等也会因离子间发生拮抗作用而导致作物缺钙、缺镁。硫是否缺乏主要与土壤母质、有机肥施用及生态环境有关,全国土壤有效硫含量以西藏、内蒙古、青海、河南等省(自治区)最低,新疆、甘肃、宁夏、云南等省(自治区)最高。凡是长期不施有机肥和含硫化肥而又较少遭受大气沉降污染的地区,作物都可能缺硫。
土壤微量元素的丰缺和有效性主要受当地土壤的母质、pH、氧化还原电位(通气状况)、 有机质含量和作物生产水平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例如我国土壤硼含量以南方花岗岩等火成岩发育的土壤和黄河冲积物发育的西北高原黄土较低,海相沉积物发育的土壤、积岩发育的红壤及内陆盐化土镶高:以山区和岗地较低,平原地区农田土壤较高。销的备量则以花岗岩发育的土壤较高,黄土母质发育的读土、黄绵土较低。 土壤铁、罐的含量和有效性与土壤pH和氧化还原电位关系较大,南方酸性土高于北方石灰性土壤;水田高于城田。土壤含量以华中石灰岩、亥武岩和花岗岩发育的土壤最高,砂岩发育的红壤最低:两北地区土壤的含量也较低。缺铜或铜有效性低的土壤主要是泥炭土、腐泥土和砂岩、花岗岩发育的土壤。
我国土壤中、微量元素丰缺状况的时空变化规律大致是:南方和沿海地区土壤遭强烈风化和淋洗,微量元素有效性虽然较高但含量较低;西北地区土壤偏碱性加上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中、微量元素虽未遭强烈风化和淋洗,但有效性却不高。②随着我国产量水平的逐年提高及有机施用量的不断下降,特别是果树、蔬菜及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持续扩大,中、微量元素的缺乏面积和对中、微量元素肥料的需求量呈不断增加趋势。例如早在20世纪末,我国土壤、锌、铝、罐的缺乏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例就已经分别达到了:33.3%、50%、46.8%、23.3%。
根据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有效性和变化趋势,在施肥方面,要注意不是每个作物和地块都需要将中、微量元素作为肥料施用,而要通过土壤测试和生产情况的综合分析,因缺施肥。其中要特别关注易缺素的土壤和对缺素敏感的作物,特别是在连续高产而又长期不施或少施有机肥的条件下,以及对中、微量元素需求量较大的果树、蔬菜等。
在肥料营销和农化服务方面,要特别关注南方、沿海等土壤中、微量元素总体缺乏而对这些元素需求量又较大的经济作物区;东北等持续高产而有机肥施用量又相对不足的粮食主产区;西北等土壤中、微量元素有效性较低,但增产潜力较大的灌区和棉花和特殊果、蔬菜产业发达的地区。要在保障大量元素肥料供应的同时,指导农民合理选用土壤施用或叶面施用的中微量元素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