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农药为啥不能用井水(硬水)?这才是原因!
随着国内生活水平的提高,“硬水”、“软水”这两个词汇想必并不陌生,那你知道软水和硬水的区别吗?农药稀释时又为什么不能用硬水?
众所周知,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水洗手、洗衣、洗碗就是在利用这一点。然而水的这个特性也让它溶解了很多对人体未必有利的东西,在自然界中,水会溶解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岩层中的石灰,最终形成碳酸钙和碳酸镁离子。
水的软、硬就取决于其钙、镁离子的含量,我国测定的饮水硬度是将水中溶解的钙、镁换算成碳酸钙,以每升水中碳酸钙含量为计量单位,当水中碳酸钙的含量低于150毫克/升时称为软水,达到150—450毫克/升时为硬水,450—714毫克/升时为高硬水,高于714毫克/升时为特硬水。平时常见的硬水就有井水,咸水,海水等含有较多的钙、镁等物质的水,软水有河水,湖水等淡水。
那硬水为什么不能用来稀释农药呢?因为硬水中含的钙、镁等物质能降低可湿性药剂的悬浮率或与乳油中的乳化剂化合成钙镁沉淀物,破坏乳油的乳化性能,这样不但会降低农药的防治效果,而且还会产生药害。
注意:软水中含有的钙镁等物质较少,它不会破坏药剂的性能和降低防治效果。
附农药二次稀释方法
二次稀释法又名两步配制法,是先用少量水或稀释载体将农药制剂稀释成母液或母粉,然后再稀释到所需浓度。
农药最科学的使用方法——二次稀释法,整个农药全行业,包括外企在内,都在大范围的宣导、鼓励农户二次稀释,以提高农药的利用率及使用效果。
但是这个简简单单的农药使用步骤,又有多少人正在正确使用呢?
农药二次稀释的好处
二次稀释法配制农药药液,是先用少量水将药液调成浓稠母液,然后再稀释到所需浓度,它比一次配药具有许多优点。
1、能够保证药剂在水中分散均匀
例如可湿性粉剂、粉粒往往团聚在一起成为粗团粒,如果直接投入药水箱中一次配液,则粗团粒尚未充分分散即沉入水底,此时再进行搅拌就很困难。如果直接采用一次稀释,农民朋友因为打药时搅拌不够均匀,药液在喷雾器中没有完全分散开来,导致有的地方浓度高、有的地方浓度低,不利于均匀喷雾。
因此,先用少量水配成较浓稠的母液,进行充分搅拌,使粉粒分散后再倒入药水箱中进行最后稀释。胶悬剂在存放过程中易出现沉积现象,即上层逐渐变稀而下层变浓稠,配制药液时必须采取两步法配制。
2、有利于准确用药
随着近年来高效农业的发展,每亩地用量仅需十几克(或毫升)甚至几克农药,分配到每个喷雾器中的量更少。这时采用两步法配制有利于准确取药。如某除草剂“XXX”,亩用可湿性粉剂8克,如果对水45公斤喷施则每桶(15公斤)用药仅2克多,一次配制时既不易称量准确,又难以稀释均匀。因而可将原药8克加水600克配成母液,然后每桶用母液200克加水15公斤稀释即成。
3、可减少农药中毒的危险
对毒性较高的农药,采取二次稀释法配制能减少接触原药的机会。例如有些毒性比较强的农药,一次稀释法有4次接触原药的机会,而二次稀释法只有一次,中毒的可能性大大减少,后面就算再接触到药液,也是兑好的母液,中毒的概率大大降低。
因此二次稀释法是所有农药使用技术里面必须要普及的一项技术,也是需要全行业共同努力去推进的。保守估计,不进行二次稀释的农药产品表现的效果,比进行二次稀释的农药产品防效至少差15%-20%。
一次稀释的农药用药方法是对农药资源的一种浪费,应当制止。粉剂、水分散粒剂更应该提倡二次稀释,包括一些披着干悬浮剂外衣的水分散粒剂产品也该如此。
农药二次稀释的方法
农药进行二次稀释也称为两步配制法,是农药配制的方法之一。可采用下列方法对农药进行二次稀释。
1、选用带有容量刻度的医用盐水瓶或其他小型容器,将农药放置于瓶内,注入适量的水配成母液,对悬浮剂等粘性较重的药剂要将粘附在小包装上的药剂清洗下来,轻轻搅动使容器中药剂充分分散溶解,再用量杯计量使用。
2、使用背负式喷雾器时,可以在药桶内直接进行二次稀释。先将喷雾器内加少量的水,再加放适量的药液,充分摇匀,然后再补足水混匀使用。
3、用机动喷雾机具进行大面积施药时,可用较大一些的容器,如桶、缸等进行母液一级稀释。二级稀释时可放在喷雾器药桶内进行配制,混匀使用。
注意:为了保证药液的稀释质量,配制母液的用水量应认真计算和仔细量取,不得随意多加或少用,否则都将直接影响防治效果。